「簡中互聯網」:長城內愛國者的鏡花水月
自從類比英文互聯網的「簡中互聯網」這一說法開始流行,從 Twitter 到睡前消息,人們總是用「簡中互聯網」來指代不同於英文互聯網的國內互聯網,可我們真的可以這樣大而化之嗎?要知道,包括新加坡、大馬華人在內,不少東南亞國家的華族都在使用簡化儒字,況且新加坡還有幾個頗具影響的國文媒體。
相比「簡中互聯網」,我更願意用「國朝互聯網」來指代,因為主權國家規定了互聯網的今日現狀,而語言有著更有寬廣的範圍。從常識出發,我們可以推定簡化字的互聯網的範圍大於國朝本部互聯網的範圍,正如英語互聯網的範圍大於米帝互聯網一樣。以某種特定語言於互聯網進行內容分發,從來都不是特定國的壟斷。
既然如此,為什麼還有國朝諸網民都在使用「簡中互聯網」一詞呢?我想大抵有以下兩個原因。
首先,在朝廷網信辦的領導下,國朝互聯網圈地自萌,網民坐井觀天,她們不知曉《聯合晚報》影響廣泛,更不曾體驗過 TikTok 的片刻歡樂,仿佛在這顆藍色星球上只有自己在使用簡化儒字。
其次,這是某種大國沙文主義在作祟。我不想老調重提列寧主義的名言,「愛國主義是流氓最後的避難所」,我更傾向於她們將自己的國家與文化神聖化,而神聖則意味著不可侵犯。
還有一個案例:對於春節英譯的爭論,究竟采用 Chinese New Year,還是 Lunar New Year。這幾年來,每到國曆新年,關於春節英譯的爭論可謂妖風陣陣,這個爭論就是將儒教文化進行國族神聖化的一個典範。諸多愛國者都將國曆新年狹隘為「中國新年」(Chinese New Year),就算陰曆(Lunar)一詞有些不足概括國曆,但它的範圍總比「中國新年」寬廣更多。
眾所週知,國曆新年是儒教文化圈的共同文化圖騰,它不僅是華人社會的節日,更是南北朝鮮、越南等地的傳統。倘若愛國者將其僭越為自己的國族獨有的文化,那麼這無疑是對大國沙文主義毫不客氣的表白,而「簡中互聯網」的稱謂則是大國沙文主義在國朝悄然流行的症候。
回顧近幾年,去全球化加劇,產業分工轉向「去中國化」,互聯網開始被主權國家所分割。不肖說國朝的防火長城,只看各國對 TikTok 的圍堵,還有騰訊主動將海外用戶註冊 WeChat 變得異常繁瑣,我們不能看出主權國家已將互聯網肢解成碎肉,變成自己的美餐。於支離破碎的互聯網之中,國朝網民完成了對「簡中互聯網」一詞的挪用。
誠然,拜書報檢查員所賜,愛國者的話語占領了國朝互聯網的討論空間,所有不同意見都被壓抑。防火長城內外,井然已是兩個世界。400毫米降水線以內,愛國者們怡然自得,滿眼所見皆是自身的映像,殊不知那一片洞天不過是鏡花水月。